2025-07-14 14:27:13
疲惫。断网一下吧。
2025-07-14 12:54:56
YYP:(二刷完F1)感觉能做出这样的产品(电影),非常不容易。我个人也是这么想的,做什么都是做产品。我们拍的片子,做的内容,贴膜店,其实都是一个个产品。说小米的车怎么牛,说到底其实都是做产品的思路,做产品的细节,把这些东西想好了,然后打磨到位,这种精神,是很厉害的。
【大家车上海车聚 YYP 啊卓 大乔 电影院讲话】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MRzCE3k/?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91c8f8d1aa1c34f279bdb28f57666c
2025-07-14 12:22:43
来自 豆瓣@一个收银员
https://www.douban.com/topic/331046154/?_spm_id=MTcwMjE4NA&_dtcc=1
年纪渐长,就慢慢明白了,人生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
就像我,以前觉得房子不能太小,至少要放得下我的划船机吧。现在觉得有个50m²以下的小户型也不错。
以前觉得有钱了,得苹果全家桶,手表、MAC、手机都得配齐。现在觉得就用用OPPO也行。
以前觉得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才叫见世面,现在发现,把我们四川、重庆的景点和风景看透,也是一种圆满。
有也行,没有也可以。
2025-07-14 12:15:57
想了一下,完全放手,太空漂浮漫游的那种状态比较好。就像选中一个歌手,全部歌曲,然后随机播放的那种感觉。
new guy in town 那个模式一直在我脑海里,就像你对泰勒一无所知,然后开始慢慢去了解关于这个的各种东西,然后一张张专开始听,Midnights (3am Edition),先听这个。不过现在比较想听真夜中,嘿嘿。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7月15了,些许焦虑。
不是一个歌手的所有歌都会喜欢,而是喜欢很多个歌手的某些歌。
2025-07-14 11:18:51
会隐隐约约有一点感觉。
Nividia 黄仁勋说:“AI 是伟大的平衡器。”
不要低估正在使用 AI 的年轻人。他们正在给那些花了数十年打磨技艺却没用上 AI 的人带来压力。
当每个人都有一个私人导师时,“专业知识”就不再是护城河了。
https://weibo.com/5648162302/PAWOpiIf8?pagetype=groupfeed
https://x.com/vitrupo/status/1943892053911547927
2025-07-14 11:10:36
看到一篇有意思的博客。kimi的k2好像不错。
https://bigeagle.me/2025/07/kimi-k2/
关于 Tool Use & Agent
年初 MCP 开始流行,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让 Kimi 也通过 MCP 接入各种第三方工具。当时我们在 K1.5 研发过程中通过 RLV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Verifiable Rewards) 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就想着复刻这套方法,搞它一堆真实的 MCP Server 直接接进 RL 环境中联合训练。这条路很快撞墙。
但是我们换个思路,我的假设是:模型在预训练中已经知道工具该怎么用了,我们只需要把这个能力激发出来。这个假设的的基础很容易理解:预训练见过大量的代码数据,其中有大量的、用各种语言和表达方式的 API call, 如果把每个 API call 都当成一种工具,那么模型早就该会用了。另一个基础是,预训练模型本身就掌握了丰富的世界知识,比如你让他角色扮演一个 Linux Terminal,它完全能和你像模像样的交互一番, 那么显然对于 terminal tool 调用应当只需要少量数据就可以激发出来。
在训练的视角,这样的数据也并不难合成,只要想办法把一段长长的任务改写成探索、思考、工具调用、环境反馈、错误重试、输出内容等不同形式交织轨迹,就不难激发出这样的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开源意味着更高的技术标准,会倒逼我们做出更好的模型,与 AGI 的目标更一致。
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理解,不就是把 model weights 放出来吗,为什么会“倒逼模型进步”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开源了就意味着第一方再也不能用各种 hack 的方式粉饰效果,必须拿出足够通用、任何第三方拿到同样的 weights 都要能很简单地复现出你的效果才行。
绝大多数 Agent 产品,离了 Claude 以后,什么都不是。
2025 年,智能的上限仍然完全由模型决定。
2025-07-14 10:15:35
03:05:13
自私的基因 meme 相关的讨论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73574060f8f77d403bbf79
meme 是和 gene 对应的存在,类似于文化的基因。
基因传递到下一代时,传个几代就会被稀释得比较厉害。但是如果留下的是文化的基因,就会保存得很久。
meme 现在在我看来,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时代的氛围,给我们大脑里面传入了很多 meme。meme 是多样的,碎片的,也是时刻在变化的。
那天看那个小巷人家。长辈都是关注厂,公职,稳定职业,户口,把这一切看得无比重要。现在看起来,随着时代变化,这些的重要程度也变了,但是在脑子里关于 “稳定” 这个概念的 meme,会改变吗,多久能改变。在现在这个世代,人们都相信工作的重要,我其实慢慢相信,工作中的人,被机器逐渐取代是必定会发生的事。会有价值崩塌的现象发生。我也相信 UBI 是必须(今早看群聊,发现个非常认同的朋友也说现在也是 UBI 派了,哈哈)。要相信个人的喜好、创造力、好奇心,要认识自己,挖掘自己,表达自己,创作,做只有自己能做、会做的事。
2025-07-14 09:44:12
So walk away, I’ll find you.(时不时就想听一下 To the Wilder )
2025-07-14 01:10:17
阳光、健康、热爱运动、爱笑、好喜欢。(看到王欣瑜的照片。)
2025-07-14 01:04:17
阿根廷发生了啥。
https://weibo.com/1589153251/PAl3gymp7?pagetype=profilefeed
https://weibo.com/7452902073/PAbDPFsrF
2025-07-14 00:29:45
被杂乱的广告和信息整烦了,不想上网。
2025-07-13 12:16:33
电影终究是一个大众性的艺术。
来自 微博@二火山
https://weibo.com/1629359974/PASVKkTCH?pagetype=homefeed
贾樟柯在昨天的#2025青葱青年影展#大师课上,再回首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很多趣事和对电影最初的理解。
「我们电影学院只有一个宿舍楼,一个宿舍住四个同学,我在618宿舍。我们宿舍其他三个人都是北京人,大一结束之后,他们都回家去住了,床铺经常空着。后来就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借宿,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表演特型班,就是那种外形比较像领袖的学生在接受表演训练。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的宿舍同时住了蒋介石、毛泽东和周恩来,特别有趣,我就躺床上看他们周末早上化妆化成伟人的形象,结伴出去玩。
我上学的时候也不算穷,是有收入来源的,主要是给业内资深的编剧当枪手写电视剧,写个十集八集,每集能拿到1500。
我的那部获奖短片《小山回家》当时筹了两万,拍完我就觉得好烂,不想剪了,剪的过程里也觉得很烂。剪完我工作伙伴的同学看了很失望,我自己更失望,觉得拍的太烂了,但没办法还是要给同学们看一下。我就在自己的宿舍搞了一个小型首映式,同学来了很多,挤了一屋子在看。我跟我的副导演就很焦虑,在楼道抽烟,后来发现非常灾难,我俩站在楼道里目送不同的同学离开我的宿舍,短片还没放完,房间里面已经没人了。
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拍的也没那么差吧,总有一些优点吧。然后我们制片的同学就把它拿去北京周边的大学放,我们是93级的,去了就都找93级的给他们看。放完之后总得要交流,以前我在生人面前是一个i人,熟人面前是一个e人,在人前是开不了口的。带着影片去,你不能不说话吧,这个过程也锻炼了我怎么样去阐释自己的想法,学会聆听观众反馈给你的东西是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年轻人之间的互助很重要,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为了一个电影的梦想,是可以克服很多现实困难的。
小时候在老家汾阳看电影是非常放松的,我们那儿只有三家单厅影院,三块银幕。大家扶老携幼来看,有人在抽烟,有人在嗑瓜子,有人拿着大喇叭找人,观影环境是混乱的。但在这样的环境里,电影其实是非常放松地和观众在一起的,电影的基因就来自于街头的魔术和杂技,它最初是作为魔术的一部分被发明出来的,所以它最初呈现的地方在市井。我的母亲是一个影迷,最初我妈妈带我看电影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不像现在我们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屏摄玩手机等等要遵守一些观影礼仪。
那个时候没有豆瓣打分,也没有自媒体发表影评,更没有up主给你讲电影,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去在乎这个电影有没有得奖,是不是大片。那个时候每部电影对人们来说都是大片,根本没有什么文艺片、小众电影的区分,所以它是没有界限,没有很多标签的。跟电影的亲密相处让我知道,电影终究是一个大众性的艺术。」
2025-07-13 06:59:57
所有的一切,都是故事,人们喜欢的,都是故事,人们离不开的,是故事。
一个 vlog 视频,和高考结束的妹妹去珠海的两日游,就是一个两日游的故事,中间夹杂着一个拍立得的介绍,介绍这个拍立得的样式,使用方式,独特功能。处理得好一点,就是一个有温度,又有推广效果的广告,兼提供情绪价值的故事。
一个 up 主,就是一个长篇故事,每一个小视频,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情节,防水农民工转香油小店老板的故事,一个游戏小屋的故事,一个做饭团的故事,等等等等。电影内,电影外,也是一个故事。游戏内,游戏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个故事。
然后就是人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些故事,人的故事喜好偏好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故事能打动你。
另外,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meme / 模因 这个概念。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故事喜好,可能和这个有关。
另外,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是一个故事,我的一路走来,他的一路走来。我还走在路上,这个故事情节,还在发展,7 月 15 号,就是离职一周年噜。
感觉想做个故事的捕捉者,收集者,其实老广的味道,讲的其实也是广东美食的故事。事物、概念,也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怎么忽然想到权力的游戏剧集最后,布兰说了些和故事有关的东西。)
2025-07-13 06:30:19
少点我,多点别人。
2025-07-13 05:32:33
鲜活
http://xhslink.com/m/8eYxqXlNYWV
2025-07-13 04:19:04
情绪不好。看到个别人高考查分的视频。喜欢那些充满无限可能,准备启程的日子。一年前,三年前,七年前。算了。明天想社交网络消失了。认真做网站。
2025-07-13 01:59:45
没有很想睡觉的想法。起来看书算了。明天白天也不要睡,尽量晚上就能有困意。
2025-07-12 22:57:56
来自 微博@卧猫岗的猫
https://weibo.com/7888868912/PAJc0h1B0?pagetype=profilefeed
最近在b站看到一个好玩的视频,叫“从事类似科研工作”,非常真实地讨论了科研界一些现象,比如一些世俗意义上非常成功的教授,对于“类科研”的熟稔,包括什么样的选题压热点,能够发顶刊,怎样写漂亮的论文,怎样压榨下属学生,怎样抱大腿,拉经费资源人脉,评title等等,然而实际的工作对于推进科学和服务人类没有丝毫的价值,也不培养有志于此的后继者。这种现象绝不少见,甚至在最好的机构也十分常见。我自己过去也见过不少把理论做得花团锦簇奥妙高深,公式展开了一层又一层、一页又一页,为了理论证明加上一个个无法检验的假设,并且成功发表顶刊的工作。而做这些工作的人,常常喜欢把发表的期刊名称挂在嘴边,作为量化标准(何尝不是另一种“做题”?)我也见过不少名家弟子,顶会发了一篇篇,讲起实际问题毫无理解和尊重,只是机械将自己的模型conveniently套在数据上。
【学会从事类似科研性工作,迈出通往科研圣体的重要一步。-哔哩哔哩】 https://b23.tv/hfagcO1
2025-07-12 22:29:36
所以我觉得这给了我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技术越来越发展,我觉得一个角度来看呢,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人一切服务的接口。好像我今天想要找到任何人,到任何使用任何一个服务,我只要通过这款手机就可以了。所以看上去是人拥有了对这个世界密密麻麻的接口,你会发现其实也是这个世界拥有了对我这个人密密麻麻的接口,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视角。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疲于奔命。因为我们打开了手机,里面就有无数的人,无数的服务,他想要从我身上获得一部分,虽然我也在获得他的一部分,但同时他也在获得我的一部分。可是我只有那么多,对不对?比如这个人要我一点点服务,要我一点点,过了一会儿我就什么都不剩下。所以这我觉得是今天现代人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困境,就是我作为接口,我作为世界的接口是非常不堪重负的。
暗涌Waves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http://xhslink.com/m/7Ica1wAKzN9
2025-07-12 20:57:15
【【渣熟】因为小岛秀夫很喜欢莉可丽丝而高兴的若山诗音-哔哩哔哩】 https://b23.tv/8rf0m6d
【岛哥哥和心人尬舞-哔哩哔哩】 https://b23.tv/lrmJKFk
【Entei Ryu个展「CHIMERA キメラ」先导片-哔哩哔哩】 https://b23.tv/y0Yrux7
【《DEATH STRANDING 2: ON THE BEACH》典藏版麦哲伦侠-哔哩哔哩】 https://b23.tv/cfNGHA0
【岛哥哥被问到是不是喜欢莉可莉丝才选了若山诗音配音,会场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哔哩哔哩】 https://b23.tv/VfPmp4R
2025-07-12 19:31:36
2025-07-12 08:26:56
半梦半醒中,梦到了坐动车坐过站,去湖南了。
2025-07-12 07:36:30
想做的事情最 优 先。(莉可丽丝)
2025-07-12 06:25:33
我想我需要一个能很舒服方便地看影视的影音室。
2025-07-12 06:04:47
我越来越觉得约束自己,固定时间线,有点不太适合我,但是又不能跟随多巴胺去走,要专注正事,所以多主动做相关的事,规律就不必了吧,随性。不过规律时间线,好记,好回顾自己做了什么。
2025-07-12 05:43:06
想下去跑步,结果下雨了。
2025-07-12 05:37:14
每天至少看十个网站。
2025-07-12 05:28:36
看到周杰伦 20 多年的历史,连接起了很多很多粉丝,我就想起了 meme 模因的那个说法,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 meme,每个人身上由一系列 meme 组成,meme 就像是一条条串联起来的线。
要更多地研究 meme。
【08年歌迷拿着杰伦00年首专被点,点歌《反方向的钟》】 https://b23.tv/p4G9JdO
2025-07-12 05:02:03
新榜。newrank.cn
2025-07-12 04:53:08
城市流浪仔
我们聊聊
关于「夜晚」的故事吧
「万物新解」
我们共同创造一种
重新看待世间万物的新视角
中岛乔治在他的书《the soul of a tree》中说道,在印度的那段生活经历对他放弃建筑而成为一个木艺家的选择或许有着很深的影响。他对树木怀着一种崇敬和谦卑,在他的眼里,木材脱离了无机的材质本身,而成为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他从森林里收集那些死掉的大树,并不急着做什么,而是“依照它们自己的意愿,让其中的灵魂再次活过来。”
他可以通过看木材的纹路知道一棵树的历史,就好象算命先生给人看手相一样,比如这棵树哪年遭受过水灾,或者哪年遭受过风灾等等,很有意思,正因为对木材如此的了解,他很懂得尊重每一块材料,根据每一块木材来做设计,通过现代的设计将木材天然的美展现出来。
中岛乔治一生中所有的作品,都完全地呈现着木头原本自然的模样。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刨光、抛光,但从不在木材上使用油漆。树木的原来形状,大量大面积地完整地保留,树的年轮,树瘿,仿佛雕塑似地成了每一张椅子的主要特征。
“我收来许多大木材,其实都是大树,死了,或者因为开发给砍了下来,我不急着做些什么,长年看着它们在雪里在雨里,它们自己会决定它们是什么,我只是依它们意愿,让里面的灵魂再活过来。”
2025-07-12 04:49:26
微博国际版天天开屏摇一摇跳转淘宝,我准备把它卸了,真是恶心操作,国内软件就是这样,冗余,多广告,但是又能获得到一定信息。需要一个私人软件接入口,不公开,自己用,纯净版。
2025-07-12 04:16:39
德约科维奇在赛后采访中不愿多谈身体状况,盛赞辛纳的表现。另外他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次参加温网,他至少还想再打一次。👇
“身体的原因确实对我的表现影响不少,但我不想详谈我的伤病,也不想抱怨伤病导致我发挥不出最好水平。我想祝贺扬尼克又一次精彩的表现。他打进了决赛,表现实在太强了。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没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移动。
比赛结束后扬尼克在网前为我今天感觉不佳向我道歉。其实他没什么可道歉的。显然他今天表现得非常出色,而且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他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他将有机会赢得他的第一个温网冠军。我祝他好运,这将是他在这里的第一次决赛,我相信他会非常兴奋。在法网那场决赛之后,我觉得大家对这场决赛的期待很高。他们现在确实比其他人高出好几个级别。
对我而言,我不认为今年几次受伤是运气不好,其实都是年龄的问题,因为身体的磨损。尽管我一直在努力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说实话过去一年半的现实对我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觉得当我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时候,仍然可以打出很棒的网球。今年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打五盘三胜制对我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身体状况的挑战。比赛时间越长,我的状态就越差。今年我打进了至今每项大满贯的半决赛。但我必须对阵辛纳或阿尔卡拉斯。这些家伙身体健康、年轻、非常锋利。我感觉自己像只带着半箱汽油进入和他们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赢得比赛。事情就是这样。你必须以某种方式接受和拥抱这些事情。接受现实,并尽力做到最好。
现阶段我可能得重新审视一切,和我的团队、家人一起看看我的赛程安排,看看我应该把最好状态调整到哪里呈现,以及我打算如何训练,是不是尝试去做点事情……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笑)。因为我每天花在照顾自己的时间非常多,我想向所有在巡回赛上的人提出挑战,看看有谁比我更注重照顾自己……可惜的是,我现在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回报,因为我在大满贯赛的最后阶段受伤了。但多年来,我一直都因此得到回报。所以现在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不幸。但我已经从上帝和我的网球生涯里得到了太多。
如果我开始抱怨伤病,那对上帝、我的身体以及我职业生涯中拥有的一切都是一种亵渎。因为我身体一直很健康,并且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职业生涯。现在我只是想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剩下的时间。
我现在才结束比赛,所以我当然感到难过和失望。主要不是因为输球。即使我身体健康,我对阵辛纳也不会是更被看好的一方。但我认为如果我身体健康的话,我有很大的机会。只是身体方面的问题困扰着我。你站在那里,你想打球,而且你决心很坚定。但身体却不听使唤。就是这样。
如果这是我在全英俱乐部最后一场比赛,我会很难过。但希望这不是我在中央球场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不打算今天就结束我的温网生涯。我计划至少再回来一次。”
https://weibo.com/1642464421/PAGt0wnTW
2025-07-12 03:36:05
爱夏天暴雨。
2025-07-11 23:32:02
来自 公众号@李继刚
https://mp.weixin.qq.com/s/5kYCmKYu6rzssYAigwFNkw
一个人可以给另外一个人最贵重的礼物,就是时间@白日梦想家Vivi
读书时,某个句子让你停下来,不是因为它教了你什么新东西,而是因为它精确地说出了你内心深处一直模糊感受着的东西。
阅读,是一场相遇。
想做分子,不想做分母。
那就别天天做分母的事情。
芒格: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
有了大模型,我们竟然进入了一个「问题太少,答案太多」的诡异境地。
最近尝试去总结遇到过的那些“厉害”“成事”的人,有什么共同特质,一个词冒了出来:
“狂热”。
旷野本身就是因为没有地图才成为旷野。
享受随机漫步。
你无法得到你说不清的东西。
2025-07-11 18:29:09
很喜欢小岛秀夫关于 MEME / 模因 的描述,在我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模因,塑造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喜好,我们的经历,我们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东西。
2025-07-11 17:11:09
卖盘回血,拍照留念。
2025-07-11 16:00:07
注意力剥削
https://mp.weixin.qq.com/s/gLnC0HO8pRhgFMPtzVOL5A
2025-07-11 06:29:49
应无所住是什么意思
“应无所住”出自《金刚经》原文中的一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是佛教禅宗乃至整个大乘佛法中非常核心的一句话,意思非常深远。
一、逐词解释
“应”:应当。
“无所住”:“无所住”可以理解为心不执著于任何事物,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不住于有,也不住于无。
“而生其心”:即在无执著的状态下,自由地、清明地、生起慈悲、智慧等善心。
二、通俗解释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
一个人应该不执著于任何外在或内在的对象,不执著于物、不执著于念头、不执著于空,也不执著于不执著;在这样的自由开放状态中,自然生出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
举个例子来理解:
你去帮助别人,如果你执著“我在帮助人”,执著“他值得帮”,或者执著“这是功德”,那么你的心就“住”在了“帮助”这件事上。
但“无所住”是:不执著于我、他、善恶、得失……你就是纯然地去做,做了也不挂在心上,这样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三、延伸理解(现代视角)
心理层面:不要执念于过去的经历、当下的得失、未来的期待;让心自由流动,不被情绪、念头占据。
行动层面:该做的事就去做,但不为名利、功德、回报所困,不执著于结果,专注当下,随顺自然。
哲学层面:类似“空”的思想,强调不要把“自我”固定在任何一件事或一个观念上。
四、小结一句话
“应无所住”,就是心如虚空,行如流水,不执著、不停滞、自在而慈悲。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用几个风格不同的版本再解释一遍,比如用佛教、心理学、哲学或写意诗意的方式来表达。你想试试看吗?
2025-07-11 06:02:20
想做一些事情的念头是会自己冒出来的。随其自然,不用紧张,排除杂念。
2025-07-11 02:06:40
弹幕:绝大部分时候所谓的“剧情好”不是指的“剧情”,而是“叙事”。这个故事没多神,但叙事做得很棒。
弹幕:故事早几千年就已经被讲完了,关键在于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蛤?小岛你把我整宕机了 -【死亡搁浅2】完全鉴赏 (Leya蕾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EGKzmEJt/?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91c8f8d1aa1c34f279bdb28f57666c
2025-07-11 00:45:17
中国科学家携手,真正实现二氧化碳从头转化合成蔗糖
咱们国家的合成生物学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氧化碳直接可以变成白糖了。
中国科学院的两个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起携手,在几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之后,再次取得关键性突破。
那么这种方法制造白糖,它的成本高不高?能不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呢?
刚刚我们提到过这项技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二氧化碳变成甲醇,这一步的成本非常低,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而甲醇到蔗糖的环节,因为需要用到很多的生物酶,暂时成本还比较高。但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各种酶的效率和结构在不断优化,成本也在迅速下降,相信很快就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还有朋友可能会问,植物还有农作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本质其实就是把二氧化碳转变成为糖,还有淀粉这些营养物质,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为什么还要去研究用人工的办法将二氧化碳变成蔗糖这样的一种过程呢?原因就在于人工合成的效率比大自然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多,植物对于阳光的利用大概只能够达到2%的水平,但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和工厂里可以把这样的转化率提高到17%。所以等我们完全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很多原材料的生产都会变得更有效率更加便宜。
有科学家预测以后我们医术住行相关的各种基本物资。生产其中会有70%以上,都是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加以完成的。到那个时候,饿肚子这件事情应该就能和人类彻底的说再见了。
除了制造各种各样的重要物资,科学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多地消耗二氧化碳,避免地球继续变暖。大家其实已经感受到了,这些年的天气变化已经越来越剧烈,努力用技术方法让天气这匹脱缰的野马回归正轨,也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而言之,这项能够把二氧化碳直接变成白糖的技术突破,既能帮助人类解决粮食危机,又能帮我们带来更加清洁美好的环境,还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实在是功在当代、善莫大焉。期待能早日吃到二氧化碳牌的白砂糖!
https://weibo.com/7694909800/PAsegpA6J
2025-07-10 22:24:19
当我们面临巨大的阻力时,找到那个最小的行动形式,让自己可以行动起来,往往是克服阻力的最佳策略。行动很小,阻力就很小,就可以经常行动。经常行动就会形成习惯,积累起改变的势能。
https://mp.weixin.qq.com/s/VCuoBBteo35NLBsP_m3qYQ
2025-07-10 21:57:01
人只喜欢对他们有用的人
2025-07-10 20:11:5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小巷人家 截图)
2025-07-10 19:58:41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2025-07-10 15:56:40
【从天才大学生到日语乐坛顶流!他的音乐设计史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专辑Replica有着怎样的理念?【日音艺人志09/Vaundy简史】-哔哩哔哩】 https://b23.tv/CUyrJNu
【NEW宝藏歌曲 踊り子-Vaundy 小松菜奈 ナナ主演 中日字幕-哔哩哔哩】 https://b23.tv/sVLevYH
【起猛了!周末街头弹琴遇到黄老板Ed Sheeran唱歌,瞬间变露天舞台🥹-哔哩哔哩】 https://b23.tv/6gtmB0g
2025-07-10 15:32:07
今天下雨,喜欢雨天。
2025-07-10 14:30:14
不管过去,不管未来,只有现在,做下一件事。
2025-07-10 05:56:12
走神,chase the rabbit,我就经常 chase the rabit。(环太平洋 截图)
2025-07-10 01:10:00
在工作和学习中,不知不觉,日已西斜,暑气未消。感觉最近心里比较安宁的时刻都是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的,可能人总是要做点什么才能缓解焦虑,即使可能做的东西并没有用。能沉浸在一件事情中,不被外物外人驱使,总是滋养精神的,无论是学习,园艺,画画,弹肚肚都是差不多的。
https://www.douban.com/topic/330307339/?_spm_id=MTM3ODIwOA
2025-07-10 00:11:54
喜欢死亡搁浅2,喜欢送货,喜欢游戏里的音乐,嘿嘿。
2025-07-09 22:32:15
【游戏音乐正在成为主流《死亡搁浅2》是游戏更是音乐会!】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yGczsEsY/?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91c8f8d1aa1c34f279bdb28f57666c
我也很喜欢小雨主题曲
2025-07-09 00:09:00
日本这么多歌曲的类型,这么多电影风格,这么多动漫,日剧,小岛秀夫这样的游戏制作人。中国有什么。当然黑神话很不错。电影有,但是最近感觉很弱。音乐,很多国语歌很难听,但是也有挺多小众好听的歌,有空收集一下。
2025-07-08 22:05:02
keep on keeping on
2025-07-08 17:29:46
我发现我们拼命工作,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更贵地活着”
来自 豆瓣@Zigs
最近看网上大家晒的视频,还有我的朋友、前同事们的现状,发现过度工作(overwork)和过度消费(overspend)常常是成对出现的。一边是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付出,一边是控制不住的花钱冲动。看似矛盾,实则捆绑。加班太多、生活空洞,人会本能地寻找补偿。而消费,恰好是最容易获得的即时快感。于是大家开始用“奖励自己”为名义买东西、吃大餐、用更贵的化妆品、买更贵的车子,仿佛这样就能证明:这一切辛苦是“值得的”。
但我们花出去的钱,往往不是给了自己。攒了半年工资,买了一个香奈儿,看似象征地位,其实只是在让香奈儿的老板更有钱;花掉一星期生活费在一个华而不实的餐厅拍照打卡,满足的是“我值得”的短暂幻觉。
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工作,而是那种‘打工-消费’死循环:工作是为了花钱,花钱是为了缓解工作带来的痛苦,如此反复,永无止境。
打破这个循环的第一步,是重新定义“值得”。不是“我值得这个包”,而是“我值得拥有一段不焦虑的生活”;不是“我赚得多、我能花”,而是“我活得清醒,只买我需要的”。消费应该是选择,而不是情绪出口。工作应该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永无止境地填补空虚。
当我们开始用“时间”和“自由”取悦自己,而不是用“花钱”奖励疲惫的自己,或许就已经开始从表面富裕,迈向真正自由。
2025-07-08 04:45:32
萧炎不鸽,65w 粉,好像是 22 年才开始做的。
要去看什么东西比较多人关注,然后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可以做。
2025-07-07 07:26:12
不用一直记录,跟着感觉走下去就行。
2025-07-07 03:03:32
【【游戏众生相】模因:表情包背后的迷思-哔哩哔哩】 https://b23.tv/pXbu9zG
【【游戏众生相】死亡搁浅:一封献给文明的情书-哔哩哔哩】 https://b23.tv/BEaDj1o
小岛在合金装备 12 里面是怎么分别讨论基因和模因的。
【《OD》TGA2023 预告片-哔哩哔哩】 https://b23.tv/8HTSRXD
【【IGN】小岛工作室全新项目《Physint》公布视频 | State of Play-哔哩哔哩】 https://b23.tv/dzGM3H5
od physint
2025-07-06 21:41:35
【【中字】小岛秀夫、互联网与叙事的变化】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nG9zQEmK/?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91c8f8d1aa1c34f279bdb28f57666c
14:06 我想传达的信息都在游戏里。这个世界被互联网连接,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是互相连接着的。理论上每个人都应该挺开心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会在网上抹黑他人或是挑起争端,我们现在的方法并不奏效。所以在游戏里,玩家之间的连接一定是积极的,所以玩家玩完了游戏之后,我希望他们能把他们在游戏中的感触放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些玩家将会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我只是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而已,和别人连接这件事本身没错,错的是我们的方式。这就是我想传达的。
2025-07-06 20:39:56
逐渐递进,隔条线索,理到最后几小时集中爆发,太棒了。
2025-07-06 18:07:24
玩过 死亡搁浅 2:冥滩之上
沉浸了几天,38 小时通关主线,无与伦比的体验。从 Story of Rainy 之后就经常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从第一部开始就一直很喜欢沉浸送货,这一部还加了音乐播放器,送货过程更满足,更平静,更进入心流了,专心地听着歌、送着货,像一场又一场的放松练习。
机甲,怪物,科幻感拉满,爽感也拉满。也会被剧情打动,有种说不上来,但是内心被抚慰了的感觉。😂
Tomorrow 几个片段帅炸了,Rainy 穿着雨鞋在雨里起舞也印象深刻,配上那首音乐真是完美。
游戏开场做得真好,画面,音乐,操作,搭配组合,逐层递进,大幕开启,好得让人头皮发麻。以后每次听到 Minus Sixty One 都会回想到这个开头。
游戏真不愧是第九艺术,现在感觉就像连看了十部好看、喜欢的电影,无与伦比的感受。
【【IGN】9分,《死亡搁浅2:冥滩之上》评测:始终坚守特立独行的道路-哔哩哔哩】 https://douc.cc/0MPBBw
这评测写得真好啊。
20240201 标记想玩:我选择直接跳过2024年!
2025-07-05 00:03:30
定制越野皮卡,喜欢的 2 号机红,配乐 amekara nijie,在海岸线开车,黏着遗失的货物,极度舒适,极度平静,沉浸送货。
2025-07-04 15:12:36
以后呢,你想来,随时都能来,想看天空,啥时都能过来看,我呢,只希望你,开心,放松。
2025-07-04 15:10:56
天下无如吃饭难。
2025-07-04 02:12:53
大道至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2025-07-03 21:47:53
让烦恼烟消云散的 3 个字 看脚下
2025-07-03 19:25:30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
2025-07-03 09:38:13
正午阳光停止北方文化霸凌 近年第几部剧把南方剧硬生生北方化了 太不尊重南方人生活习惯 不会拍别拍
剧讲得是苏州的 完全感觉不到苏州 大冬天脱了外套在屋里 苏州是要冻坏的 里面生活习惯一点不苏州 苏州不吃粉蒸肉 说去松鹤楼吃牛肉面就离谱,苏式面出名的浇头就没见过牛肉浇头的,我们苏式面的浇头常见的有清炒虾仁、焖肉、爆鱼、素浇、鳝丝。还不如说去吃羊肉面,因为苏州的藏书羊肉很有名
2025-07-02 20:42:17
开始沉浸在接下来的 50 小时里!
2025-07-02 09:19:49
来自 微博@风中的厂长
很多博主在抱怨:现在短视频平台没流量了,其实另一边,平台小二跟我抱怨缺内容。现在的内容都是同质化的。你抄我我抄你,你们看我写的海鲜短视频脚本,几乎被万人抄了,但是能不能稍微有点创意,一点不改也不好吧,容易被限流,现在平台真的不缺内容,缺的是独特!缺的是想象力!
我们从小价值观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最受欢迎的说书人、手艺人,在父母辈眼里是找不到老婆的。从小时候起,特立独行的小朋友,就容易被嘲风,被打压,失去了想象力,只会抄袭,怎么能做出有想象力的作品呢。
当然,抄也需要有想象力,我建议模仿国外的,大家稍微花一天时间,研究一下海外博主的主题,灵感就如泉涌。这个b站都有搬运的,看都看不完,由于现在有了AI辅助,制作成本也低了。我给大家随便举几个:
猎奇类:
• 老高与小茉:最火的中文频道博主。影片内容涵盖宇宙探索、科学幻想、未解之谜、离奇悬案等,内容丰富离奇,通过设置悬念把控视频节奏,加上生活化的场景和两人的默契配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 Doc Tops:博主是一名医生,居住在意大利,频道有1330万粉丝。其内容包含科普、恐怖、猎奇等元素,例如会介绍马里亚纳海沟里的恐怖生物等,能满足观众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
• DM Pranks:该账号以恐怖小丑的恶作剧为主要内容,博主会先藏好摄像机,然后穿上恐怖的杀手小丑服进行恶作剧,视频充满惊悚和猎奇感,但观看时需注意心理承受能力。
• Alexis Nikole:在社交媒体上以“Black Forager”闻名,Instagram拥有超过180万粉丝。她原本是有机农夫市集爱好者,后来转型为“野外求生博主”,日常在视频中教大家识别可食用食材和有毒果子,还会用野外采摘的食材制作菜肴,内容独特且充满趣味。
• Matt & Bise:这是两个意大利博主,他们的视频以搞怪为主,会做一些如向路人要烟后插自己烟盒里再要一根,或拿小喷壶在别人脖子后面喷水再发出打喷嚏声音等奇葩行为,在“被打边缘疯狂试探”,充满猎奇和搞笑氛围。
历史类
• The History Channel:提供大量纪录片,内容涉及各类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能让观众深入了解历史的方方面面。
• Simple History:主要介绍历史事件,包含世界大战、历史人物和发明等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适合想要快速了解历史梗概的观众。
• Historia Civilis:以动画形式讲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历史,涵盖战争、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生动有趣,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古罗马历史。
• 西方史记epic(epichistorytv):由英国历史频道前电视制片人Toby独立制作,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历史系。视频制作精良,采用地图推演、搭配历史人物肖像和名画等方式,客观中立地讲述历史,选题丰富,从滑铁卢战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均有涉及。
• Knowledgia:来自罗马尼亚,风格偏科普与通俗,内容广泛,遍及古今。视频长度大概在10-20分钟左右,后期经过专业化改造,画面、配乐等更加精良。
• Timeline - World History Documentaries:是质量较高的历史纪录片频道,涵盖二战、古埃及、古罗马史、维京历史等众多主题,部分纪录片由古罗马历史专家Mary Beard等人实地讲解,代入感强。
• Odyssey - Ancient History Documentaries:与Timeline可能是同一个工作室出品,内容更偏向古代世界史,主要围绕古罗马、古埃及、古英国等展开。
• Royalty Now Studio:按照画作和其他文字史料,还原历史人物真实面貌,团队中的艺术家Becca会通过PS制作出画中人在现实中有血有肉的样子,细节还原度高,且有详细的历史背景解说。
• OverSimplified:用幽默的方式和卡通画风格的动画介绍世界历史和文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视频风格轻松幽默,同时兼具真实性和严谨性。
手工类:
• 小喜Xiao Xi’s Culinary Idyll:是一个中国博主的账号,以手工竹编和打铁等中国传统工艺内容为主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手工与美食直观地展现中华文化,深受海外观众喜爱。
• Studio Jammy:手工制作过程以及模具设计等内容,能让观众了解到手工制作背后的更多环节。
• Bukkom:专注于滴胶制作,以可爱的风格吸引了不少粉丝,通过视频展示滴胶制作的各种技巧和创意,作品往往充满童趣和少女心。
• Millim:是一位专业的教程博主,每个视频都会对手工制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无论是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手工爱好者,都能从她的视频中学到很多技巧。
• Marmurday:主要创作原创手机壳,其手工制作的滴胶气囊支架很有特色。频道以vlog形式为主,记录手机壳的制作与打包过程,让观众能感受到满满的创意和用心。
• NOCTURN:这是一个制作手工皂的账号,博主能将皂皂做出各种精美花样,视频专业且具有观赏性,展示了手工皂制作的独特魅力。
• Slick Slime Sam:史上最有趣的史莱姆官方频道,有数十种极具创意的DIY和手工艺品内容,如用热巧克力混合物制作巨型TicTacs,用硬纸板搭建迷你皮卡丘梦幻屋等,充满趣味。
• Mister Maker:由BBC儿童频道制作,是一个搞笑又妙趣横生的儿童创意手工节目。每集时长2-5分钟,以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教学,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
• Red Ted Art:适合所有年龄段,提供了很多可爱的折纸剪纸手工视频,这些手工都由日常物品制成,简单易操作,能让观众轻松上手。
• KROKOTAK:提供各式手作DIY教学,还有同名网站,可在网站下载免费线图,打印后跟着视频加工成面具、装饰品、故事书等,内容丰富多元。
植物类
• Garden Answer:全能型园艺博主,视频内容涵盖种植技巧、植物品种科普、耐寒性讲解等,既能让新手学到种植知识,也能满足园艺爱好者对不同植物深入了解的需求。
• Harli G.:拥有几百盆绿植,家里还有狗狗和小朋友,视频风格十分接地气。作为种草能手,她会分享各种新晋网红植物,还会介绍植物养护知识。
• Crazy Plant Guy:坐标多伦多,经常自己写台本,在视频开头排一出自导自演的小剧本,增加了视频的趣味性,主要分享橡皮树、爱之蔓等植物的养护知识。
• onlyplants:博主Sean养了超1000种植物,把家里改造成了迷你热带雨林,会分享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植物养护的心得。
动物类
• That Little Puff:将萌宠、美食、剧情和搞笑元素融合,让猫咪穿上厨师服制作“奇怪美食”,视频风格轻松有趣,还通过植入商品和售卖周边实现商业变现。
• kylo:账号主角是一只小柴犬kylo,它有着柴柴的外表,却住着小猫咪的灵魂,账号一般发布Shorts,记录柴犬的可爱日常,深受粉丝喜爱。
• 三只的幸福生活:记录了狗狗、小猫和女儿的生活日常,主人很会剪Vlog,视频制作精美,能让观众感受到宠物与家人之间的温馨互动。
• 宝贝胖橘猫:频道主要更新调皮捣蛋的橘花猫的日常,猫咪的各种可爱、搞笑行为被记录下来,给观众带来很多欢乐。
家居类:
• Arvin Olano:一位亚裔博主,其家居风格鲜明,偏好用低饱和度的颜色营造舒适高级的氛围感,喜欢中古极简风格的观众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获取灵感。
• House & Home:加拿大设计杂志的油管账号,视频以华丽的家庭旅行、DIY项目和顶级设计师访谈为特色,风格多样,从传统到现代,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适合寻找高端设计灵感。
• Lone Fox:博主动手能力很强,专注于家居装饰和DIY项目,内容丰富详细,包括刷漆改色、家具改造废物利用、家居陈列提升高级感等,有很多实用干货。
• Nick Lewis:该博主经常发布设计流行趋势相关内容,分析不同设计风格,还会分享家居避雷小贴士,内容接地气且实用,能帮助观众避免家居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 Studio McGee:被誉为现代美式风格典范,博主的家被称作现代美式风格的天花板。作品内容包括房间改造、DIY等,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混搭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 The Local Project:这是澳洲的室内设计集合频道,会发布一些优秀设计师私宅的记录和采访,有设计师专业的解读,视频质量很高,能让观众深入了解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和设计理念。
• Vivien Albrecht:博主会用简单幽默的语言解释一些设计类知识,还专门出了一系列视频解读当下流行风格,如Japandi、Boho、Mid - century modern等,帮助观众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设计要点。
• Living to DIY with Rachel Metz:Rachel擅长木工和家居装饰,会分享大量房屋改造过程,教程非常实用,能为有动手改造家居需求的观众提供详细指导。
• LexiDIY:聚焦于高性价比的家居改造与房屋装修,深入挖掘平价材料的潜力,为大众展示如何在有限资金下实现家居的焕新升级,适合预算有限但又想改造家居的观众。
2025-07-02 01:04:28
我们需要更多的内容吗?动辄就是一个多钟的播客,十几分钟的视频,无数个几分钟的视频,各种各样的碎片公众号文章,一段一段又一段的群聊信息,一条一条朋友圈,一条一条的碎片微博,一条一条小红书,视频,图,文。
我们不需要更多信息,我们只需要一点差不多的钱,我们需要更多地抽离出来,我们需要注意力自由。
不是工作变得狗屁,而是世界换了算法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62aa3bbef90978ecb064cf
2025-07-02 00:52:39
只有你能创作出你的诗,你做不到只有别人能做到的事,而且你也不需要做别人都做的事。不用去过别人的生活。
2025-07-02 00:51:40
概念设计师好酷,画家好酷,艺术家好酷。
2025-07-02 00:51:25
需要一个短想法随发软件,现在的平台都太重了。
2025-07-01 22:13:26
put your head down and drive
2025-07-01 19:40:14
只是看看,并不完全认同,不过还有点意思。
2025-07-01 16:42:45
BBC评选出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视剧,十佳如下:
1.《火线》(2002-2008)
2.《广告狂人》(2007-2015)
3.《绝命毒师》(2008-2013)
4.《伦敦生活》(2016-2019)
5.《权力的游戏》 (2011-2019)
6.《我可以毁掉你》 (2020)
7.《守望尘世》 (2014-2017)
8.《美国谍梦》(2013-2018)
9.《办公室笑云》(2001-2003)
10.《继承之战》 (2018-)
2025-07-01 01:19:33
章 鱼 噼 的 原 罪
2025-06-30 22:53:06
不用想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我做不到,我只用做只有我会做的事就好。
2025-06-30 22:45:30
明天六点起床,下去跑步,然后看死亡搁浅的内容,或者看完悉达多。
2025-06-30 22:21:17
因为要早起,所以要早睡。
2025-06-30 21:43:14
散步会上瘾,一圈又一圈。
2025-06-30 20:14:10
【从开鞋店到开小吃店,肥娟两口子将人气爆棚却每月亏损的店扭亏为盈,他们一边摸索小店生存路径,一边享受孩子们的欢欣雀跃-哔哩哔哩】 https://b23.tv/Z3yA0Lf
2025-06-30 14:04:29
谁懂我很喜欢下暴雨。
2025-06-30 13:59:48
要去看点书压压惊
无语的时候就看书
https://www.douban.com/topic/329866147/?_spm_id=MjExMjk1NTc3